临海,位于浙江东部,曾是明朝抗倭前线,在古代算是边城,现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山海形胜,人才辈出。明代有个首辅徐阶曾说:“台(州)俗多俭质,其士多廉节,其俗有以成之也。”鲁迅先生推许的“台州式硬气”在临海历史人物身上有着生动的体现,特别是反映在明清临海历史上一批有代表性的清官廉吏身上,虽然这些人物也许并不广为人知,但我们读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后定能被打动,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临海历史上的清官廉吏。
朝野称“端士”的陈璲
陈璲是明代人,因永乐戊子(1408年)乡试,己丑(1409年)会试都考了第一名,家乡人倍感荣耀,故将他的居处取名为“二元巷”。殿试时,明成祖朱棣以礼乐政刑为问,陈璲在策对中不避忌讳,直说对方孝孺等人处以极刑,是有悖礼乐政刑之本的。朝臣在一旁听到陈璲的回答,感叹于他的正直,叹为“端士”,但深恐他为此遭遇不测。结果朱棣只是在他的试卷中挑了个别字,列为二甲,授以翰林院庶吉士。陈璲中年后当过广西、江西两地按察司佥事,提督学政,所到之处以他端正的品行,使风化一新。
陈璲回到故乡后,仍努力于乡里之事,当时台州郡守周某,不思爱民,滥施严刑,陈璲气愤不已,登门指责诘难,使其收敛改过。此后,乡里遇有不平之事,都来找他评判。他回乡后最大的功劳是创办了白云书院以培养人才。他乐善好施,致使家境渐贫,仍急于行义,对儿子们说:遇到有困难的人,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;要是等自己富了以后才去帮助别人,也可能终身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了。他的住处破旧,县令孙振堂想为他修缮一下,被他严词拒绝,他对县令说:你使自己境内的人民安居乐业,就是对我最好的惠赠了。成化改元(1465年),陈璲进阶朝列大夫,又一年故去,终年82岁,写下《逸庵集》《学庸图解》等著作。
(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陈大新)